今天打开电视,看见了央视CCTV2的《经济与法辩辩辩》节目,其中讲的是一个我很关注的问题,就是大学生的考研、就业、还有择业的问题。
先说考研,节目讨论的是研究生卖猪肉的问题。我不想研究生既然选择了去卖猪肉,我们就应该去尊重他的选择,因为他是在思量之后做出决定的。我想说的不是研究生卖猪肉倒底算不算人才浪费,我想知道研究生毕业以后为什么选择去卖猪肉?本科生毕业的时候,都会有一个专业对口的问题。而根据节目中给出的一个调查数据,有61%的学生考研是为了取得薪水更高的职业,只有15%左右的学生是为了做研究。不知这61%的研究生毕业时有没有专业对口这个问题,或者说几年后更换工作行业的情况,因为当初是因为薪水才去考研的。研究生教育算得上是精英教育,而大学里根本就没有卖猪肉这一专业,所以才有了我的这个问题。如果说研究生最后去卖猪肉,那么他当初选择去考研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,他还应不应该去考研?
关于就业和择业,我个人觉得是先就业再择业。刚毕业,根本就没有择业的可能性,又谈何择业呢?
古人云:学而优则仕,学习是为了将来会过上好日子,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活。人们又常说:人要为梦想活着。当节目中提及这句话的时候,反方又紧接着说出了一句"人要为胃活着"。是啊,大学生不应成为可耻的啃老族(调查发现这一数据为百分之几),不应该成为社会的负担。一个正常的年轻人应该具备最基本的生存能力。就业了,也许工作不好,只要有梦想并付诸行动,就会在将来取得成功。
好像是康德说过这样一句话:胸怀理想,面对现实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